冷水机组的9大硬核知识讲解

发布日期:2023-08-17 浏览次数

冷水机组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用于电镀、化工、印刷、制药、塑料等行业的制冷过程。同时,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也占成本的很大比例。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冷水机组的九个关键知识。

1、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

在冷水机组运行过程中,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与冷水进入蒸发器的热量密切相关。当热负荷较大时,蒸发器冷水回流温度升高,导致蒸发器温度和相应的蒸发压力升高。相反,当热负荷降低时,冷水回流温度降低,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降低。在实际运行中,当空调室热负荷降低时,冷水回流温度降低,运行中平均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降低。

在满足空调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冷水出口温度。蒸发温度一般低于冷水出口温度2℃~4℃。蒸发温度一般控制在3℃~5℃范围内。蒸发温度过高往往难以达到所需的空调效果。蒸发温度过低不仅会增加机组的能耗,还容易导致蒸发管道冻裂。

2、冷水机组的冷凝压力和冷凝温度

高压表指示的压力称为冷凝压力,与压力相对应的温度称为冷凝温度。在蒸发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冷凝温度对机组的功耗具有决定性意义。随着冷凝温度的升高,能耗增加。此外,离心式冷水机组冷凝压力的升高会导致主机喘振。相反,冷凝温度降低,功耗降低。

因此,在冷水机组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确保冷却水温度、水量、水质等指标在合格范围内。当冷凝器中有空气时,冷凝温度与冷却水出口之间的温差增大,冷却水进出口之间的温差减小。此时,冷凝器的传热效果不好,冷凝器外部感觉很热。此外,冷凝器管道水侧的污垢和污泥在传热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3、冷水的压力和温度

空调冷水机组通常在冷水回流温度为12℃的情况下运行,标准工况规定的供水温度为7℃,温差为5℃。

蒸发器的冷水流量与供回水温差成反比,即冷水流量越大,温差越小;相反,流量越小,温差越大。因此,在冷水机组工作条件下,冷水供回水温差为5℃,实际规定了冷水机组的冷水流量。冷水流量的控制是通过蒸发器控制冷水的过度压降。

在标准工作条件下,蒸发器上冷水的供水和回水压降设置为0.5kgfcm2。压降设置方法是调整冷却泵出口阀的开度和蒸发器。

4、冷却水的温压

供水和回水阀的压力和温度在标准工作条件下运行。冷凝器回水温度为30℃,出口温度为35℃。对于运行中的冷水机组,环境条件、负荷和制冷量已成为固定值。此时,冷凝热负荷无疑是一个固定值。本标准规定进出口温差为5℃,冷却水流量也必须为一定值。流量与进出口水温差成反比。因此,当冷水机组在标准条件下运行时,只需指定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差。流量通常由进出冷凝器的冷却水压降。

控制。在标准工作条件下,冷凝器出口压降设置在0.75kgfcm2左右。压降设置方法还是调整冷却泵出口阀的开度和冷凝器进出口阀的开度。

为了降低冷水机组的功耗,应尽可能降低冷凝器的温度。有两种可取的措施:一种是降低冷凝器的回水温度,另一种是增加冷却水量。

对于离心式冷水机组,过高或过低的冷凝压力会导致哮喘振动。当离心式冷水机组遇到这种情况时,应注意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间的差异不能太小,应满足防止哮喘振动的要求,否则会发生哮喘振动。在低温秋季,往复式冷水机组的优点是冷凝压力低,功耗大大降低。

5、压缩机吸入温度

压缩机吸入温度是指压缩机吸入室内制冷剂气体的温度;对于离心式压缩机,应为吸入导向叶片上的制冷剂气体温度。吸入温度不仅影响排气温度,而且对压缩机体积的制冷量也有重要影响。当压缩机吸入温度高时,排气温度也很高,吸入制冷剂的比容量也很大。此时,压缩机单位体积的制冷量很小,这是我们不想要的。相反,当压缩机的吸入温度较低时,单位体积的制冷量较大。

然而,压缩机的低吸入温度可能会导致制冷剂液体被除数压缩机吸入,从而导致往复压缩机的“液锤”。对于离心压缩机,由于吸入温度过低,压缩机的吸入压力过低,可能导致喘振。因此,有必要规定压缩机的吸入过热。

6、压缩机排气温度

排气温度远高于冷凝温度。排气温度的直接影响因素是压缩机的吸入温度,这与温度成正比。如果往复式压缩机的吸入阀和排气阀不严密或损坏,导致泄漏(内部泄漏),排气温度将显著升高。在离心式冷水机组中,如果制冷系统与空气混合,吸入温度和排气温度将升高。

7、冷却器的中间压力和温度

中间节流补气装置称为节煤器。节煤器中的压力是机组的中间压力,相应的制冷剂温度是中间温度。确定中间压力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两级离心制冷压缩机的低压和高压压缩机的总功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循环制冷系统。

8.油压差、油温、油位

润滑油系统是机组正常运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为装置的运动部件提供润滑和冷却条件。从各机组润滑系统的组成特点来看,离心机组和螺杆机组除了将润滑油储存在压缩机曲轴中并与制冷系统连接外,还有自己的储油容器和油冷却器,专门用于降低油温。因此,油压差、润滑油的油温和油压高度是保证运动部件在正常工况下润滑和冷却的三大要素。油压差的作用是使润滑油在油泵驱动的油系统管道中流动,克服其流动阻力,运输到各工作部件。没有足够的油压差,系统就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润滑油和冷却油,以及驱动能量调节装置所需的功率。油压差控制范围:

往复式装置:1.5~2.5kgfcm2

双螺杆装置:1.5~12.5kgfcm2

离心装置:1.5~2.5kgfcm2

温度:指机组运行时的润滑油温度。油温对润滑油的粘度有重要影响。油温会增加油的粘度,降低流动性,不易形成均匀的油膜,达不到预期的润滑效果;同时也会降低油的流速,减少润滑油的消耗,增加油泵的功耗。

油位高度:指储油容器中润滑油的高度。每个机组的油箱都有一个油位显示装置。储油容器中的油位一般应低于镜中心水平线5mm。规定油位的目的是确保油泵有足够的油循环供应,以保持连续循环的工作状态。低油位容易导致油泵丢失,甚至导致机组运行故障或损坏事故。因此,当油位过低时,应及时向润滑系统添加相同品牌的润滑油,直到油箱中的油位达到镜子规定的高度。

9、机组的工作电流和电压

一般机组所需的额定电源电压为380V、三相、50Hz,电源平均相电压失稳率小于2%。所有电机的工作电压应在压缩机铭牌上规定±5%范围内。